威靈仙
本品為常用中藥,列于宋《開寶本草》中。
別名:靈仙,鐵絲靈仙。
來源:為百合科多年生攀緣狀藤本植物粘魚須的干燥根及根莖。野生,或毛茛科靈仙。
產地:主產于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。
性狀鑒別:本品根莖呈不規(guī)則的塊狀,略似姜塊,表皮黑棕色,質硬,斷面淡黃白色,周身生多數細長的根。根長20~100厘米,直徑約1毫米,甚均勻,表皮棕褐色或黑棕色。光而無皺,略彎曲,上面疏生有效的勾狀刺及少數短須根,質堅韌似鐵絲,不易折斷,斷面白色,放大鏡下可見由小孔組成的淺棕色環(huán)紋位于表皮和中心的中間(導管)。根莖上另有殘莖數枚,略彎曲。長約3~7厘米,直徑約8毫米,枯黃色,莖上有1~3個如竹節(jié)的段,莖上生有多數針狀小刺,莖柴質堅韌。氣無、味淡。以根莖小,根多而細長,地上莖上者佳。
主要成分:含甾體皂甙。
功效與作用:祛風濕,通經絡,其作用為鎮(zhèn)痛。動物實驗初步發(fā)現本品還具有一定麻醉作用。又本品的醋浸液對魚骨刺似有一定的軟化作用。體外試驗對傷寒桿菌、腸炎桿菌,宋內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。
炮制:除去根莖、切嘴、生用。
性味:辛、咸、溫。
歸經:入十二經。
功能:散風祛濕、行氣通絡。
主治:風濕痹痛,癱瘓,麻木。
臨床應用:1、用于治療痹癥而偏于寒者。對慢性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有四肢關節(jié)痛,屈伸不利,手足發(fā)麻等癥狀者合適,配秦艽、桑枝或木瓜、牛膝等。
2、用于治療魚骨刺梗阻咽喉部或食道上段。配醋和砂糖水煎慢咽,方如去骨湯。有效者在服藥后數小時梗阻感覺和疼痛開始減輕,以后逐漸消失,少數病例須服第二劑。至于比較粗大的魚骨、雞骨梗阻,或骨刺雖小,但梗阻較深者,威靈仙治療一般無效,不宜應用,應從速手術取出,以免貽誤病情。
使用注意:本品作用較強烈,身體太虛弱者慎用。服時忌茶。
用量:常用量6~12g。
處方舉例:去骨湯:威靈湯30g、醋30g、砂糖6g,先用兩大碗水煎威靈仙,經數沸后去渣,然后加粗和砂糖,候沸后放溫,于二十分鐘內緩緩含服咽下。
附:又可用一下處方:威靈仙(枝、莖千品)半斤,野菊花30g,加水1300毫升,慢火煎成約450~470毫升,加10%醋酸10毫升,再加苯甲酸鈉1.2克作防腐,每用60毫升,于20分鐘內慢慢飲完。
注:威靈仙的品種較多,應用較廣的有兩大類;一類是上述品種,京津及河北等地習用;一類是毛茛科植物威靈仙的根及根莖(京津名黑薇)此種使用地區(qū)較廣,遍及中南、華東、西南等地,其根莖形態(tài)略與粘魚須靈仙相同,根莖塊狀,根簇生,較粘魚須靈仙粗短,長約15~25米,直徑約2毫米,質脆易折斷。斷面白色,粉性,中有淡黃色木質心。除以上情況外,有的地區(qū)使用毛茛科威靈仙的地上全株作靈仙藥用,如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省的部分縣。也有的使用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莖作威靈仙用,如河南洛陽等地區(qū)。還有陜西省產的一種威靈仙,多砍去根莖,只留細根藥用,其內外形色長度基本與粘魚須靈仙相同,只是支條粗細不勻,直徑1~2毫米,質較脆易折斷,其斷面亦有一圈小孔,但位近于外皮層。就其形態(tài)分析亦屬于百合科植物的根。目前,天津市場上應用三種不同形態(tài)的威靈仙。1、粘魚須的根和根莖;2、陜西省產的威靈仙;3、河南省產的菝葜的根莖。其療效是否相同,還有待今后進一步探討研究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