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鮑姑,名潛光,東晉上黨(今山西省長治)人,西晉懷帝永嘉三年(309)生于東海(今江蘇鎮(zhèn)江一帶);廣東南海太守鮑靚之女,醫(yī)家葛洪之妻。她繼承了父親和丈夫的醫(yī)術,加以鉆研,醫(yī)術愈加精湛。她長期在南海、番禺、廣州、惠陽、博羅等地行醫(yī)采藥,深受群眾的愛戴,被稱為“鮑仙姑”。鮑姑曾在廣東越秀山下居住,留下一屋一井。后人稱此井為“鮑姑井”,又在舊址建立一座道觀,稱為“越岡院”,明朝萬歷年間重修后改名為“三元宮”,內(nèi)仍有鮑姑殿并供奉其塑像。
鮑姑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。她很可能參與創(chuàng)作了葛洪的《肘后方》,尤其是其中對艾灸經(jīng)驗的總結。鮑姑以治贅瘤與贅疣聞名,她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以當?shù)厥a(chǎn)的紅腳艾進行灸治,取得顯著療效?!懊抠橉啵闹混?,當即愈。不獨愈病,且兼獲美艷?!薄痘浶闵饺獙m歷史大略記》石碑刻載:鮑姑“有贅艾(即紅腳艾),藉井泉及紅艾為醫(yī)方,活人無算?!?
跟著丈夫葛洪學針灸
鮑姑18歲那年嫁給葛洪(自號抱樸子)為妻。葛洪是一位自幼家境清貧、以砍柴換紙筆而苦學成才的學者。他多才多藝,精研詩文,尤擅醫(yī)學,能運用針灸治療疾病,效果特佳,聲名遠揚,因此請他看病的人一年四季絡繹不絕。鮑姑見丈夫忙得不可開交,也下決心學醫(yī),以便能作為丈夫的助手,幫著替人治病。她找來葛洪抄錄收藏的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、《黃帝明堂經(jīng)》、《針灸甲乙經(jīng)》等古代醫(yī)學書籍,手不釋卷,朝夕披覽,遇到疑難問題便向葛洪討教,因而鮑姑的醫(yī)術進步很快,也練得一手好針法。后來,鮑姑醫(yī)術高超,尤其精于灸法。
葛洪和鮑姑合著《肘后備急方》談灸法
針灸是中國古老的傳統(tǒng)療法。針灸療法至遲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即已運用,漢晉之際臻于成熟,并出現(xiàn)了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、《難經(jīng)》、《針經(jīng)》等關于針灸方面的論著。特別是西晉皇甫謐撰寫的《針灸甲乙經(jīng)》,其對針灸療法和各個穴位作了詳盡的記載,被譽為我國目前保存最早、最為重要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但事實上,這部著作偏重于針,而略于灸,對于灸法的記載十分簡略。
鮑姑丈夫葛洪撰著的《肘后救卒方》(又名《肘后備急方》)專重于灸法,全書109條針灸醫(yī)方中,灸方就占了99條。該書還對灸法的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項和療效等都作了詳盡的論述,是我國早期最重要的一部側重灸法的專著??梢姡U姑擅長灸法并非偶然。實際上,葛洪的精力主要不在于針灸,而鮑姑則畢生致力于灸術,因此,與其說鮑姑的灸法得力于葛洪,不如說《肘后備急方》是他們夫婦同心合作的產(chǎn)物,甚或更多地滲透了鮑姑的心血。
以醫(yī)治贅疣為絕招,并治療多種疾病
鮑姑醫(yī)道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她醫(yī)治贅疣的絕招,傳說中也說她治療贅疣有奇效。疣指皮膚上長的瘊子。據(jù)《鮑姑祠記》載:鮑姑“用越岡天產(chǎn)之艾,以灸人身贅瘤,一灼即消除無有,歷年久而所惠多”。<羊城古鈔》在提到鮑姑醫(yī)術時也說:“每贅疣,灸之一炷,當即愈。不獨愈病,且兼獲美艷?!薄痘浶闵饺獙m歷史大略記》更稱道鮑姑“藉井泉及紅艾為醫(yī)方,活人無算”。紅艾是越秀山下遍地可采的常見藥材,鮑姑就地取材,用灸法施治,簡便易行、神奇靈驗,深受廣大患者歡迎。
鮑姑一生不辭辛苦,經(jīng)常跋山涉水、四處行醫(yī)采藥。據(jù)《西華仙箓》記載:蘋花溪一帶“嘗有老姥采蘋其間,莫測所自來,問之,日:‘吾鮑姑也’’’?!堆虺枪赔n》記載:鮑姑“多行灸道于南海”,廣州、番禺、惠陽、博羅等地也常見她的蹤跡。
鮑姑的醫(yī)學思想具有群眾性,藥品用的是廉價易得之品,治療技術也力求簡易。例如,對古代針灸技術,鮑姑只提倡用灸療法,因為針術非一般患者所能掌握,而灸針則人人可做。她與丈夫葛洪同樣提倡用大豆、牛乳、松節(jié)、松葉等來治腳氣病。現(xiàn)代化學分析結果表明,這些藥物中包含較豐富的維生素C,用其治療腳氣病效果很好a再如,為治瘧疾病,鮑姑曾經(jīng)施用青蒿治療法,其方法是將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千漬,盡服之”?,F(xiàn)代研究表明,青蒿中含有青蒿素,而青蒿素是一種新型的、優(yōu)質(zhì)的治瘧疾特效藥。與以往的奎寧、氯喹等不同,青蒿素對于惡性瘧疾,特別是腦型的惡性瘧疾,以及對氯喹等具有抗藥性的瘧疾均有理想的療效,它的臨床應用是現(xiàn)代抗瘧史上的一個突破。鮑姑還常采用大量生長在廣東蘋花溪一帶的蘋。蘋也叫田字草,多年生水草,其莖橫臥在淺水的泥中,四片小葉組成一復葉,像“田”字,故得名。多年蘋可除熱解毒、抗菌、抗瘧、利小便、消水腫,主治跌打損傷、目赤翳膜、口舌生瘡、蛇咬、吐血等癥。
鮑姑還熱心傳授醫(yī)術,以幫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。<羅浮山志補》提到,她曾向葛洪的徒弟黃野人傳授醫(yī)道,黃野人乃以擅治外科瘡瘺遠近聞名?!短綇V記》所記鮑姑身后四百多年化為乞食老婦向崔煒傳授灸法的傳說,也曲折地反映了鮑姑醫(yī)術歷代相傳的情況。直至明清,還有人留下“我來乞取三年艾,一灼應回萬古春”的詩句。
中國最早應用種痘術
英國李約瑟博士說:“種痘術(防止出天花),通常未被認為是起源于亞洲的一種方法。雖然如此,關于這種方法的最早記載卻是對一位道姑的夢的描述,她或許是按照交感術的某種原理,將天花瘡漿注入被接種者的鼻黏膜,至今蒙古人仍在采用這一方法?!拇_對于個人起了保護作用。鮑姑在一千七百多年前,施用簡便接痘術,預防當時認為很可怕、不予治愈的‘天花’病。鮑姑之所以采取種痘術來預防當時不能治愈的‘天花’病,是因為她與葛洪同樣認識‘天花’傳染病的病狀過程,即:發(fā)病時,全身包括頭部都長瘡,不多久就遍及全身,全身發(fā)紅似火,隨后瘡里灌膿變白,如不很好治療,大多死亡;如果不死,病愈后,留下瘡疤并變?yōu)榻鹕?。為此,鮑姑采用這種痘術來預防當時認為最為可怕與難治的傳染病‘天花’,確實有著不小的貢獻。”
鮑姑¨救死扶傷”的精神永存
鮑姑“活人無算”的神奇醫(yī)術和救死扶傷的精神,深受后人敬仰,在她曾經(jīng)行過醫(yī)的地方,多處鑿井筑庵以示懷念。其中廣州越秀山下的越岡院,經(jīng)明代翻修后改名為三元宮,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)又在此為鮑姑建祠設像。在鮑仙姑殿前還有一座古屋,相傳鮑姑曾經(jīng)在此居住。屋旁的一口古井,因當年鮑姑“藉井泉及紅艾為醫(yī)方”替人治病時用過,故稱為鮑姑井。歷來野史小說、地方志,以至于民間口頭,都流傳著不少關于鮑姑的神奇?zhèn)髡f,人們遇到疑難病癥也常愛到鮑姑祠前燃香祝愿。清嘉慶十七年(1812),在三元宮道觀內(nèi)還樹起一塊鐫有道家練功兼針灸穴位圖像的石碑,據(jù)說曾被用作傳授氣功和針灸術的教具。這正象征著鮑姑的崇高精神和神奇醫(yī)術在不斷發(fā)揚光大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