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中藥名】火炭母 huotanmu
【別名】五毒草、火炭毛、烏炭子。
【英文名】Herba Polygoni Chinensis。
【來源】蓼科植物火炭母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。莖近直立或蜿蜒狀,無毛或近無毛,下部節(jié)上常有不定根。葉互生,薄紙質(zhì),卵形或卵狀長(zhǎng)圓形,頂端漸尖,基部近截平或截平而短尖狀下延,邊近全緣或有微齒,兩面無毛,上面常有紫藍(lán)色斑塊;基部?jī)蓚?cè)常有耳;托葉膜質(zhì),鞘狀,頂部斜截、極易破碎,無毛?;芫鄢深^狀花序,再組成圓錐或傘房花序,腋生,主軸和分枝均被腺毛;苞片膜質(zhì),無毛;花被粉紅色,5深裂;雄蕊8枚,子房上位,花柱3裂。瘦果初為三角狀,成熟時(shí)球形,全部包藏于多汁、透明、白色或藍(lán)色的宿存花被內(nèi)。秋季開花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水溝邊或濕地上。分布于廣東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西、海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根須狀,褐色。莖扁圓柱形,有分枝,節(jié)稍膨大,上有須根;表面淡綠色或紫褐色,無毛,有細(xì)棱;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灰黃色,多中空。葉互生,多卷縮,破碎,完整葉片卵狀矩圓形;先端短尖,基部截形或稍圓,全緣;上表面暗綠色,下表面色較淺,兩面近無毛;托葉鞘筒狀,膜質(zhì),先端偏斜。無臭,味酸、微澀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微寒,味微酸、澀。歸肝經(jīng)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毒、明目退翳。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量25~50克(鮮品用量50~100克,煎服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用治暑濕泄瀉、赤白痢疾,對(duì)慢性瀉痢,亦可煎汁作保留灌腸;小兒夏季熱、食少腹脹、濕熱黃疸、肺熱咳嗽、咽喉腫痛及白喉等癥,乳癰、癤腫,以鮮品搗爛敷患處,并煎湯內(nèi)服;皮炎、濕疹、膿皰瘡,均用本品煎水外洗;角膜云翳、斑翳,對(duì)非中心性角膜白斑以及外眼炎癥可制成眼藥水滴眼。
【主要成分】葉含山柰酚、槲皮素等;根含D-半乳糖、L-鼠李糖等。具有抗菌、抗乙型肝炎病毒、中樞抑制、對(duì)平滑肌抑制或興奮、降壓作用。
【使用禁忌】有毒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(zhǎng)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(xì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