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美容

中醫(yī)延緩衰老的中藥方與抗衰老原理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 m.bbpyz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3-12-08 15:53:14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

中國很早就有對衰老的記述,但真正系統(tǒng)地從理論上論述衰老的,則是中國第一部醫(yī)學著作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黃帝內經》中把決定人體從生長、壯盛、繁育后代直到衰老的根本物質稱為天癸,意思是上天賦予人體的生命物質。天癸以腎精或腎氣的形式存在于人體。男人以八為節(jié)律,女人以七為節(jié)律,天癸由盛轉衰,人也漸漸衰老。如男人16歲時,腎氣充盛,就有了生育能力;48歲時,腎氣衰,就有了年老的表現(xiàn);等到64歲時,天癸衰竭,人就老態(tài)龍鐘了。女人相應的時間是14歲、42歲、49歲。

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中醫(yī)對衰老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,《黃帝內經》之后,又發(fā)展出氣血不足、神氣渙散、經絡淤滯等人體衰老的理念。近年來,現(xiàn)代中醫(yī)學者總結古人的經驗,結合臨床對患者的觀察及實驗研究,又提出了衰老的腎虛血淤學說,即人體衰老主要是由腎臟虧虛與經絡中血淤造成的,其他異常皆是由腎虛血淤發(fā)展而致。

結合各類中醫(yī)衰老理念,何任教授提出了中醫(yī)抗衰老的新觀點:精神上要有修養(yǎng),身體上要陰陽調和,生活上要適應自然規(guī)律,飲食上有所節(jié)制,鍛煉休息應有常規(guī),不過分疲勞,這樣,精神和形體就會健旺,就能"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"。

為了調和人體的陰陽、氣血、寒熱、虛實各個方面,使其保持相對平衡與協(xié)調,常采用一些藥物,以各種補益的方法來防病抗衰老,從而達到古代醫(yī)學家所說的"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"的養(yǎng)生目的。與此同時,以下推薦了六種常用的中醫(yī)抗衰老方劑,通過對身體氣血的調和,以及腎陽的補充,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。

1、七寶美髯丹

【配方】何首烏、白首烏(米泔水浸三四日,去皮切片,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,取出去豆,曬干,換豆再蒸,如此9次,曬干)各500克,赤、白茯苓(去皮,研末,以母乳拌勻曬干)各500克,牛膝(酒浸1日,同何首烏第7次蒸至第9次,曬干)250克,當歸(酒浸,曬干)240克,枸杞(酒浸,曬干)240克,菟絲子(酒浸生芽,研爛,曬干)240克,補骨脂(以黑芝麻拌炒)120克。

【功效】治肝腎陰虧、氣血不足而致的須發(fā)早白、牙齒動搖、遺精崩帶、筋骨無力等,以滋養(yǎng)氣血,血足則須發(fā)柔美,故有"美髯"之名。

【制法】上藥石臼搗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9克,鹽湯或溫酒送下。

2、扶桑至寶丹

【配方】桑葉500克,巨勝子120克,白蜜500克。

【功效】駐容顏、烏須發(fā)、祛病延年,服至半年以后,精力能生,諸病不作;久服不已,自登上壽。老人服之,步健眼明,又能消痰生津、補髓添精。

【制法】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00丸,一日2次,白開水送下。

3、唐鄭相國方

【配方】破故紙300克,胡桃肉600克。

【功效】補腎肺,治虛寒喘嗽、腰腿酸痛。

【制法】將破故紙酒蒸為末,胡桃肉去皮爛搗,蜜調如飴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天早晨酒服一大匙,不能飲酒者,以熟水調服。忌蕓菜、羊肉。

4、枸杞子酒

【配方】枸杞子200克,白燒酒500克。

【功效】促進肝細胞新生,抗動脈硬化、降低膽固醇、降血糖等。長期服用可補虛延年。

【制法】枸杞子洗凈,剪碎,放入瓶中,再加入白燒酒,加蓋密封,置陰涼干燥處,每日搖動1次,1周后即可飲用。邊飲邊添加白酒。

【用法用量】根據酒量,晚餐前或臨睡前飲用,通常每次服10~20克,不得過量。

5、單味藥

除以上幾種抗衰老的方子之外,古人還提倡食用單味藥物以延年益壽。古代尚有服食地黃、黃精、芝麻、山藥、甘菊、胡桃、菟絲子等藥物來抗衰老的方法。

(1)、地黃(又名生地)

將地黃根洗凈,搗爛,絞汁,煎濃,加白蜜再煎,煎成稠濃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天早晨溫酒吞服30粒。熟地味甘微溫,含有地黃素及多種氨基酸,尤以精氨酸含量最高,有強心、止血、利尿、降糖、保肝等作用,長于補血,治頭眩、心悸、崩漏等。

(2)、黃精

將黃精根莖銼細,先水浸去苦汁,九蒸九曬,每日服食;或將黃精陰干搗末,每日水調服若干。黃精含有黃精多糖及賴氨酸等多種氨基酸,能補脾胃,治肺癆久咳、動脈粥樣硬化及老年人糖尿病、虛弱等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